新会陈皮内含物质丰富,源于独特的品种和水土、源于咸淡交融、三水融通的水土特质和温湿盆地效应。
造就其片张大而厚,挥发油多,味道芳香浓郁的风味特色。

新会陈皮基部相连,规则三瓣;片张反卷,中果皮(橘白)外露内卷,瓣缘的内外皮层开裂、收缩错位。
皮表皱缩,纹理清楚,油室凹入而通透,油胞和表皮色素渗透中果皮,中果皮多能见油室窗,或随油室的分布呈点状棕点,分布均匀。
年份越长的陈皮,会越来越轻,皮身的手感就越硬,容易碎裂。陈久者清、醇。辛苦淡、痹味减,清雅出、醇香现。

普通陈皮的形态
普通陈皮,一部分如蕉柑等皮厚,不见油胞,一部分如年柑等,皮薄,油胞显露,多不规则,呈碎片状。
其它柑、橙果皮制作的陈皮多表现为中果皮厚、皮实,内不可见油胞;外果皮层厚、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;辛、苦味大而极少香甜味。
用桔果皮制作陈皮,中果皮很薄,内可见油胞眼裸露,均匀细密,外果薄而光滑,辛、味苦而极少甜香味。

名家认可新会陈皮
由此可见,正宗的新会陈皮与其他地区所产的普通陈皮,从外观形态上就有极大的区别,早在古时候,各路名家医者就明确把新会陈皮(广陈皮)从其他陈皮当中区分出来。
明代医学家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指出,陈皮“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”。
清代大医汪昂(1644-1911)《本草备要》记:“广中陈久者良,故名陈皮。”
广中即指新会所在的珠三角。


清末民初名医张寿颐(1873-1934)指出:“新会皮,橘皮也,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,故曰陈皮。……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,故通称为新会皮,味和而辛不甚烈。”
明代《本草品汇精要》记载:“道地广东新会”。
陈仁山的《药物出产辨》云:“产广东,新会为最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