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怀新会陈皮
陈皮文化
小小果皮能入药入食入茶,悄悄突破百亿“身价”,究竟凭啥?
来源: | 作者:中怀小娅 | 发布时间: 2022-06-19 | 79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一斤果皮能卖50元,果肉却用来做肥料……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盛产新会柑,这种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由于果皮比果肉金贵,坊间称其“皮笑肉不笑”。

新会柑是制作新会陈皮的唯一原料。这几年,新会陈皮行情看涨,不少本地家庭将陈皮贮藏起来给女儿当嫁妆,新会柑果皮价格随之水涨船高。

一块小小的果皮,不仅能入药,更能变装成柑茶、陈皮菜、陈皮酒、陈皮零食,横跨药、食、茶三大领域,链接起上千家企业,产值突破百亿元。

新会陈皮产业红火的背后,有哪些力量助推成就?记者走进“陈皮之乡”新会,梳理新会陈皮产业的发展脉络,解码一块果皮如何串起百亿规模产业链。

柑果年采三季,果皮“包裹”着产业链

“去年我种的柑,鲜果价格是8到12元一斤,比前年几乎翻了一倍,陈皮市场最近几年这么火热,希望这片柑今年还能继续卖个好价钱。”张健荣的百亩柑园,位于新会柑主产区之一的双水镇。看着自己柑园里生机盎然的景象,这位种植户满怀憧憬。

供求关系叠加疫情影响,陈皮市场行情火爆。以2020年下半年为例,各年份的新会陈皮采购价和市场零售价,同比均出现20%至40%的增幅。

“这么多花开满枝头,等都结成大的柑果了,不会把树给压坏吗?是不是要把多余的花清理一下呢?”今年4月,记者在新会采访时询问张健荣。

“这你就有所不知了,我们新会的茶枝柑,柑果一年能采三季,每一季采的果,柑皮能制成不同的产品。”张健荣说。

据介绍,新会柑按不同采收期,可分为柑青皮、微红皮和大红皮三种货式,三种类型的柑皮各有其气味、质地和功用。柑青皮在立秋至秋分时节采摘,果皮青绿色;微红皮从秋分至立冬时节采摘,果皮黄色至黄绿色;大红皮则是在立冬后采摘,果皮鲜红色至大红色。

新会柑皮需在新会经过至少三年的自然陈化,才能成为新会陈皮。其间,柑皮要经历新会湿热、湿冷交替变化的地方性气候,这对新会陈皮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。由于陈皮有着“陈久者良”的特性,年份越长的新会陈皮,自然价格也越高。

根据2022年3月10日,新会陈皮村标准化仓储中心公布的《新会陈皮标准干仓陈皮价目表》,根据产区的不同,3年原枝柑陈皮市价每斤为790元至2710元;5年期原枝柑陈皮市价每斤1240元至4000元。在一家新会当地陈皮公司的网店中,正在销售的10年期罐装陈皮,每斤接近6000元;一罐120克的21年期的新会陈皮,售价接近30000元,合每克近250元。难怪当地有这样一句俗语流传甚广——“一两陈皮一两金,百年陈皮胜黄金。”

与价格居高不下并存的,是市场上不乏以次充好的乱象。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看到,有的商家售卖的所谓“20年新会陈皮”只要80元/斤,与前述相似年份产品的售价相差甚远。

“陈皮的价格受鲜果产地、陈化年份、储存条件和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影响,市场上的确不乏外地柑冒充新会柑、用化学工艺加速陈化等乱象存在,甚至有一些劣质产品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。”新会泓达堂陈皮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廖长成告诉记者。

在他看来,新会陈皮产业这两年的快速发展让“新会陈皮”的品牌价值飙升,很多人都想“搭便车”赚快钱,也导致一些行业乱象,但他相信这只是暂时性现象,随着新会对于公有品牌的保护,用不了多长时间,市场就会大浪淘沙。

记者了解到,新会多家企业正在有序推进“新会陈皮溯源”工作。未来,消费者只需要扫二维码,就可以实现对陈皮从田间到仓储进行全流程溯源。

除了将柑皮制成新会陈皮外,以完整果皮为容器,内部填入普洱茶制成的柑普茶,是新会陈皮融入茶饮市场的重要产品形态。人们熟知的“小青柑”即是柑普茶的产品之一。

此外,新会陈皮与当地特产结合形成的产品形态也在不断丰富,陈皮酒、陈皮花生、陈皮香肠等产品相继问世,不断丰富着一块果皮能够“包裹”的产业链内容。